美心集團定期贊助惜食堂和為老友記及小朋友開生日會

惜食堂伙伴及資源發展部主管王敏儀Astor。
與街坊一起成長

深水埗是一個充滿念舊情懷和人情味的地方。這裡有舊式布棚、懷舊玩具店,還有以二手雜貨地攤而聞名的鴨寮街。致力透過回收食物以援助基層的惜食堂,其總部辦公室便是設在深水埗。而在美心集團的支援下,共同減少浪費、並賦予食物第二生命。

惜食堂不經不覺已屹立於香港十一年。從剛開始團隊只有兩個人,到現在設有三個煮食用廠房,一個中央食物處理中心,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費飯餐。在團隊剛成立時便已加入的伙伴及資源發展部主管王敏儀Astor,可說是與惜食堂一起成長。

「上星期碰到一個深水埗街坊,初認識時她才剛懷孕不久,現在孩子也懂得走路了。」而Astor自己,亦把惜食堂當成孩子般看待:「當初我們沒有知名度,只好不斷打電話找捐贈商,所有收來的食物也要親自徒手逐個拆箱。慶幸是美心集團在我們創立首年便給予大力支持,由拯救剩餘麵包開始,到廠房收集熱食,令到回收食物種類愈來愈廣泛。最重要大家擁有著共同理念,一起為食物援助而努力。」

惜食堂團隊不只是單單送上一盒飯,當中更重要的,是一點關懷,一聲問候。
令人期待的生日會

談到深刻感受,Astor 特別難忘與美心合作替老人家辦生日會︰「其實老人家的生活很簡單,只要有人和他們聊天便已足夠。」難忘畫面是有老人家甚至會走來對她說,那天是他們人生最開心的日子,從前也沒人與自己慶祝。「就在那刻,我才明白到,原來一個如此簡單的生日會,竟能夠被賦予這麼大的意義。」

Astor 強調,團隊不只是單單送上一盒飯,當中更重要的,是一點關懷,一聲問候。面前的一盒飯,看似簡單,但卻得來不易,過程中需要不少同路人的幫忙扶持;這提醒我們,要學懂珍惜,既珍惜食物,也珍惜人間有情。

每逢節日期間,美心集團更會透過社福機構分享應節食品。
分享節日喜悅

除了惜食堂,美心集團亦透過不同的社福機構分享節日暖意,例如捐贈剩餘的新年禮盒、月餅產品等,希望以惜食助人的精神回饋社區。合作團體包括膳心連、樂餉社、食德好、民社服務中心、綠領行動、路向四肢等等。




我很開心可以與女兒一起參加今次的義工活動,希望她從小就明白義工活動的意義,也同時感受到社區關懷。

美心集團在上年 12 月一連兩個月推出「關愛大使月」,於寒冬中關懷社區,為有需要人士送上溫暖。

短短兩個月便辦了 16 場義工活動,招募了逾 390 名義工,累積超過1,000 小時之義工時數,逾5200位受惠人士,實在感謝一眾企業夥伴及非牟利機構的支持。從城市社區走到郊野山林,活動特意增添不少「綠色元素」,以行動實踐環境保護。

從生活推動減廢

在一系列「關愛大使月」義工活動中,今年與「綠惜地球」合作新推出「惜山競走 淨山活動」,結集關愛大使的力量,共行走達16.5公里的山徑,並沿途清理垃圾,讓義工們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,學懂愛護及宣揚「無痕山林」的訊息。除此之外,美心集團亦邀請了童心飯堂的受惠兒童跟家人一起參與淨山,共度富意義又愉快的戶外時光。

另一邊廂,集團與香港青年協會合辦「月餅盒升級再造工作坊」,將月餅盒升級再造,化成 100 個滿載賀年食品與祝福的新年全盒,並於農曆新年前夕,透過「尊賢會」贈送予千歲廚房一眾長者,減廢同時,發放更多溫暖。

集合不同伙伴 將力量化成4,000 惜食禮包予基層家庭

適逢聖誕及新春佳節,集團繼續以「惜食助人」為本,捐贈了曲奇及臘腸予樂餉社、膳心連和食德好,並召集關愛大使一同包裝 4,000 個惜食禮包,給予基層家庭及弱勢社群。美心關愛大使 Fanny (洪小姐)便表示,很開心可以與女兒一起參加今次的義工活動,希望她從小就明白義工活動的意義,也同時感受到社區關懷。同場另一位美心關愛大使 Irene(廖小姐)則認為,希望藉著這一點心意幫助到相關弱勢社群:「特別是今天天氣非常寒冷,希望小朋友、老人家及有需要人士收到捐贈食物時,會感到快樂,亦祝願大家都身體健康。」

愛包行動 薪火相傳逾十載

同時亦舉辦大型「愛包行動」及「公益金百萬行」,前者成功召募集團義工與各大企業夥伴一同參與,當中包括金門建築有限公司、置地公司、怡和洋行、怡中航空服務、怡和機器有限公司、怡和迅達集團、文華東方酒店集團和仁孚行有限公司,讓一個逾十年的計劃能夠得以傳承,繼續加入新血。兩次「愛包日」共收集了近 1,200 個麵包,惠及了新家園協會、民社服務中心和不同食物銀行,減少剩食,與有需要人士共享滋味。

而後者之慈善盛事,則從香港大球場出發,步行十公里至香港仔郊野公園,關愛大使身體力行地支持慈善活動及推廣。美心集團更作出捐贈,以支持公益金發展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,繼續發揮「惜食助人」的精神,透過生活一點一滴,將關愛持續發展開去。



在疫境中能感受到如常的陪伴和慰問,讓生活重回正軌,才最珍貴。

惜食堂伙伴及資源發展部主管王敏儀Astor(左)、受助人士及義工阿紅(右)。
由第一波到第五波的疫境互助

六年前,阿紅與兩名子女從內地來港,僅靠丈夫微薄收入維持日常開支,難得從深水埗劏房搬到中轉屋,眼見環境逐漸改善之際,卻又因疫情打擊而變得徬徨無助。

 「疫情期間身心壓力都很大,遇上小小事情也緊張得不能入睡,需服用精神科藥物幫助。」阿紅坦言,由於經濟壓力,她把朋友們的聚餐邀約都推卻了,因為連自己那份飯錢都拿不出來。「推了幾次後,朋友們減少主動約我了,自己便更覺孤獨無助。」幸好,經女兒同學媽媽介紹下認識到惜食堂,在解決飽腹基本需要的同時,阿紅更加入了惜食堂義工團隊,看似簡單二三事,便印證出小社區守望相顧,助人自助的美好。

惜食堂於 2011 年成立,自成立起便與美心集團一起減少食物浪費和提供食物援助。惜食堂伙伴及資源發展部主管王敏儀Astor說︰「2020 年疫情第一波爆發,美心主動來電,慰問我們需要些甚麼,並即時捐贈十萬個口罩及共六萬五千張套餐券(總值逾港幣300 萬元)予惜食堂派給長者及基層學童。」

及至第五波初期,染疫人數激增,多了一大班因疫情而失業人士向惜食堂求助,導致飯餐一下子供不應求,這時美心再次向惜食堂損助 100 萬元食物券。「美心這批餐券真如及時雨般,大大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。」

美心集團與尊賢會及鄰舍輔導會合作創辦「虛擬茶樓」,為長者重現茶樓飲茶的滋味。
虛擬茶樓 在無常中保持日常

另一邊廂,疫情亦讓一班長者較少出行。於是一班有心人,包括美心集團、尊賢會及鄰舍輔導會便想出創辦「虛擬茶樓」,把對長者們非常有親切感的「美心皇宮」重現於鄰舍輔導會旗下三家日間護理中心,中心職員搖身一變為點心師傅及伙計,還推著他們熟悉的點心車,奉上懷舊又溫暖的各式點心及香茗,令一班久違了茶樓嘆茶滋味的長者笑逐顏開。一班因疫情而無法如常探訪護理中心的義工,更於「虛擬茶樓」期間透過網絡視像形式,與長者們齊齊跳舞及玩遊戲,衝破疫情的社交隔閡,繼續把關愛滿滿地傳遞。

疫情雖無常,但只要有一顆助人之心,總能找到傳遞關懷的通道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