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疫境中能感受到如常的陪伴和慰問,讓生活重回正軌,才最珍貴。

惜食堂伙伴及資源發展部主管王敏儀Astor(左)、受助人士及義工阿紅(右)。
由第一波到第五波的疫境互助

六年前,阿紅與兩名子女從內地來港,僅靠丈夫微薄收入維持日常開支,難得從深水埗劏房搬到中轉屋,眼見環境逐漸改善之際,卻又因疫情打擊而變得徬徨無助。

 「疫情期間身心壓力都很大,遇上小小事情也緊張得不能入睡,需服用精神科藥物幫助。」阿紅坦言,由於經濟壓力,她把朋友們的聚餐邀約都推卻了,因為連自己那份飯錢都拿不出來。「推了幾次後,朋友們減少主動約我了,自己便更覺孤獨無助。」幸好,經女兒同學媽媽介紹下認識到惜食堂,在解決飽腹基本需要的同時,阿紅更加入了惜食堂義工團隊,看似簡單二三事,便印證出小社區守望相顧,助人自助的美好。

惜食堂於 2011 年成立,自成立起便與美心集團一起減少食物浪費和提供食物援助。惜食堂伙伴及資源發展部主管王敏儀Astor說︰「2020 年疫情第一波爆發,美心主動來電,慰問我們需要些甚麼,並即時捐贈十萬個口罩及共六萬五千張套餐券(總值逾港幣300 萬元)予惜食堂派給長者及基層學童。」

及至第五波初期,染疫人數激增,多了一大班因疫情而失業人士向惜食堂求助,導致飯餐一下子供不應求,這時美心再次向惜食堂損助 100 萬元食物券。「美心這批餐券真如及時雨般,大大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。」

美心集團與尊賢會及鄰舍輔導會合作創辦「虛擬茶樓」,為長者重現茶樓飲茶的滋味。
虛擬茶樓 在無常中保持日常

另一邊廂,疫情亦讓一班長者較少出行。於是一班有心人,包括美心集團、尊賢會及鄰舍輔導會便想出創辦「虛擬茶樓」,把對長者們非常有親切感的「美心皇宮」重現於鄰舍輔導會旗下三家日間護理中心,中心職員搖身一變為點心師傅及伙計,還推著他們熟悉的點心車,奉上懷舊又溫暖的各式點心及香茗,令一班久違了茶樓嘆茶滋味的長者笑逐顏開。一班因疫情而無法如常探訪護理中心的義工,更於「虛擬茶樓」期間透過網絡視像形式,與長者們齊齊跳舞及玩遊戲,衝破疫情的社交隔閡,繼續把關愛滿滿地傳遞。

疫情雖無常,但只要有一顆助人之心,總能找到傳遞關懷的通道。



我很開心可以與女兒一起參加今次的義工活動,希望她從小就明白義工活動的意義,也同時感受到社區關懷。

美心集團在上年 12 月一連兩個月推出「關愛大使月」,於寒冬中關懷社區,為有需要人士送上溫暖。

短短兩個月便辦了 16 場義工活動,招募了逾 390 名義工,累積超過1,000 小時之義工時數,逾5200位受惠人士,實在感謝一眾企業夥伴及非牟利機構的支持。從城市社區走到郊野山林,活動特意增添不少「綠色元素」,以行動實踐環境保護。

從生活推動減廢

在一系列「關愛大使月」義工活動中,今年與「綠惜地球」合作新推出「惜山競走 淨山活動」,結集關愛大使的力量,共行走達16.5公里的山徑,並沿途清理垃圾,讓義工們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,學懂愛護及宣揚「無痕山林」的訊息。除此之外,美心集團亦邀請了童心飯堂的受惠兒童跟家人一起參與淨山,共度富意義又愉快的戶外時光。

另一邊廂,集團與香港青年協會合辦「月餅盒升級再造工作坊」,將月餅盒升級再造,化成 100 個滿載賀年食品與祝福的新年全盒,並於農曆新年前夕,透過「尊賢會」贈送予千歲廚房一眾長者,減廢同時,發放更多溫暖。

集合不同伙伴 將力量化成4,000 惜食禮包予基層家庭

適逢聖誕及新春佳節,集團繼續以「惜食助人」為本,捐贈了曲奇及臘腸予樂餉社、膳心連和食德好,並召集關愛大使一同包裝 4,000 個惜食禮包,給予基層家庭及弱勢社群。美心關愛大使 Fanny (洪小姐)便表示,很開心可以與女兒一起參加今次的義工活動,希望她從小就明白義工活動的意義,也同時感受到社區關懷。同場另一位美心關愛大使 Irene(廖小姐)則認為,希望藉著這一點心意幫助到相關弱勢社群:「特別是今天天氣非常寒冷,希望小朋友、老人家及有需要人士收到捐贈食物時,會感到快樂,亦祝願大家都身體健康。」

愛包行動 薪火相傳逾十載

同時亦舉辦大型「愛包行動」及「公益金百萬行」,前者成功召募集團義工與各大企業夥伴一同參與,當中包括金門建築有限公司、置地公司、怡和洋行、怡中航空服務、怡和機器有限公司、怡和迅達集團、文華東方酒店集團和仁孚行有限公司,讓一個逾十年的計劃能夠得以傳承,繼續加入新血。兩次「愛包日」共收集了近 1,200 個麵包,惠及了新家園協會、民社服務中心和不同食物銀行,減少剩食,與有需要人士共享滋味。

而後者之慈善盛事,則從香港大球場出發,步行十公里至香港仔郊野公園,關愛大使身體力行地支持慈善活動及推廣。美心集團更作出捐贈,以支持公益金發展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,繼續發揮「惜食助人」的精神,透過生活一點一滴,將關愛持續發展開去。



童心飯堂以優惠價錢,為基層學童及家庭提供營養均衡的有營飯餐。

來自基層家庭的阿雪 (右),坦言生活壓力大 ; 浸信會愛羣的計劃經理呂嘉慧(左),形容童心飯堂不單為有需要家庭提供營養膳食,還為他們打造一個小社區。
童心飯堂 打造一個溫暖小社區

來自基層家庭的阿雪,由於經濟困境,生活有莫大壓力︰「從事地盤工作的丈夫自疫情開始已失業,兩個兒子亦因停課而被迫呆在家中,四個人困在斗室內造成很多磨擦,而我自己的情緒亦到達崩潰邊緣,前面看不見半點曙光。」

這時阿雪在朋友介紹下接觸到童心飯堂,除了紓解三餐的經濟壓力外,也讓他們有機會暫時離開蝸居的侷促,重新感受在社區與人接觸的那份關懷和溫暖。

童心飯堂是由美心集團與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早於 2013 年攜手創立,眨眼之間已差不多十年。這十年一點都不容易,全賴善心機構的幫助才得以堅持下去;當中,美心集團提供的有營飯餐,為童心飯堂的延續和拓展打下強心針。

浸信會愛羣的計劃經理呂嘉慧Carey說︰「童心飯堂向基層兒童提供的,不止是一份飯餐,更希望為他們打造一個小社區,讓孩子們在吃飽後,可以在飯堂內做功課、看書、玩耍,我們還有義教老師幫他們補習。無論是小孩抑或家長,都可以在飯堂內認識新朋友,互相傾訴、互相支持,那麼就算前路如何艱苦,也有了積極走下去的力氣。」

童心飯堂定期為小朋友舉行生日會,一份簡單的祝福,就像與家人分享喜悅。
家人式的關愛和送暖

從來雪中送炭,最溫暖人心的不是炭,而是送炭的那雙手。童心飯堂與其說在履行社會責任,那其實更像一種朋友甚至是家人式的關愛和送暖。Carey 說︰「美心的義工每逢節日例如端午、中秋等,便會送來粽子和月餅,更會特製大型生日蛋糕和孩子們舉辦生日會。那就像親朋好友一樣,以心連心。」

當問到阿雪參與童心飯堂活動最難忘的回憶時,她說︰「每次我帶兩個兒子到童心飯堂的那程巴士,就像是一趟小旅行,兒子們總會帶著興奮的心情,然後看著車窗外的風景綻放出最天真無邪的笑容。那一刻,作為母親我是最開心的。」

由之前沒有曙光的困境,到能敞開懷抱欣賞沿路風光,一餐飯,原來可以有這麼大的力量。童心飯堂為基層兒童送上的,其實已遠超過一餐飯的意義。由飯堂到小社區,無論是受助家庭抑或義工,都無分彼此地分享快樂,共同承擔生命中的苦與甜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