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一同參與義工活動,令子女明白,有能力幫人是種福氣

仔仔最喜歡與老友記互動,為他們帶來歡樂。
六歲已是資深義工

「身體力行,服務社區。」一直是美心義工隊的服務宗旨。當中有成員見證著團隊十年間的發展;更有六歲小朋友自手抱時期起已跟著媽媽參與。

分區經理洪潔鳳 Kennis 在美心集團工作已踏入第31個年頭,現主要負責東海堂各區營運的她,原來是義工隊的「元祖級」成員,十年來的「救包行動」、「童心飯堂」、「千歲廚房」、「點滴是生命」上門探訪等 ...... 近乎所有活動也見到她的足跡。「在幫助別人同時,自己和團隊也得到了啟發,畢竟個人力量有限,怎樣不斷延續並發展下去呢?」

因此 Kennis 決定與家中兩位分別只有六歲及十三歲的小朋友,一同參與義工活動。而其中小兒子甚至在未滿一歲時就一起出席義工服務:「我最喜歡和一班公公婆婆們一起唱歌跳舞,大家也很開心。」即使那時候兒子年紀小得不太完全明白活動的義意,但這助人的熱情早就種在心底,這是薪火傳承的象徵,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環。

東海堂分區經理洪潔鳳 Kennis,十年來不間斷地帶仔仔囡囡一起做義工。
和陌生人做朋友

訪問過程中,在旁邊的姊姊分享道:「做義工的過程中,我們互相收到對方的真誠和善意,對比起義工服務,這更像是來認識新朋友。」

令 Kennis 感受最深的,是她了解到做義工並非只是單向活動,它更多是一個與人相處的過程。「就如一眾獨居長者,其實他們未必需要急切物質援助,只要給予更多關懷便已非常足夠。一張張滿足的笑臉才是買不到的東西!我也希望子女明白,做人應無分彼此,有能力幫人是種福氣。」

仍就讀大學的 Oliver (左) 已有多年義工經驗,負責籌組活動。
由學校義工服務到走入社區

就讀城市大學修讀金融系的蔡宇秋 Oliver,在忙於大學生活同時,還心繫著社區不同階層人士的生活境況,成為義工隊的年青中堅分子。然而這份覺悟絕不是「靈光一閃」,逐步走來要從學校導師的引領,以及加入美心義工隊後開始說起。

「當年我仍在讀高級文憑,學校汪 Sir 給予我很多參與義工的機會。在這段時間裡,我學會了統籌和招募等工作,尤其透過 instagram 等社交平台推廣,更能迅速有效地接觸到其他年青人和同學。」及至上年夏天,Oliver 進了美心集團當暑期實習生,基於這份熱誠,他順理成章地成為美心義工隊其中一員。

「我最初負責『救包行動』的籌組工作,當我們將剩餘麵包送到社福機構時,才發現當天『剩包』數目不少,如果不去做點事,就只能丟掉。」這令到 Oliver 定下更大決心繼續投入義工服務:「香港雖然很繁榮,但仍忽略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。」

美心義工隊已走過十年,回眸細想,助人的路,仍會一棒接一棒的繼續跑下去。



減廢和捐贈兩樣善舉,如果能精心設計,可以令義工、受惠人士和環境都獲益, 1+1的舉動得到 3個好處。

夥拍綠行俠 升級再造紮染手作

美心致力推廣惜食助人外,亦環環相扣地加入可持續發展元素於社區活動中,推動社會與環境之聯繫與關愛。例如透過減廢工作坊,把升級再造的日用品回饋社會弱勢社群,令參與義工更落力之餘,亦同時為大家啟發更多綠色點子,而受惠人士亦能收獲一份窩心。一個「關愛行動」,不同持份者受惠。

今年 7 月,美心便夥拍環保團體「綠行俠」,舉辦了三場工作坊,推廣咖啡渣升級再造的相關知識予不同社群及伙伴,包括:美心員工、企業夥伴和VTC學生。

在導師的指導下,義工們善用咖啡渣,配合不同的日常小工具,紮染出多變的圖案,創作出獨一無二的布袋、披肩及小毛巾等。大家透過動手製作,親身體驗到咖啡渣應用在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,改變舊有對廚餘的觀感。

參加者結合咖啡渣和紮染工藝,創作出全新的布袋。
童心飯堂開心FUN享

工作坊參加者之一、怡和集團可持續發展主任陳君樂(Gordon)指,工作坊製成品會送到童心飯堂的小朋友手上,希望他們收到這份「升級再造」禮物後,會用得著及感到開心。

美心集團及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自2013年創立童心飯堂,十年來一直為低收入家庭小學生提供有營飯餐。除了以優惠價 $10 供應超過 23 萬個飯餐外,更由集團註冊營養師設計出一餸一菜一湯飯餐,好讓小朋友吸收均衡營養。其中一位受惠小朋友 Anson(化名)更高興表示:「非常感謝美心送我這個環保袋!我也知道它的顏色是由咖啡渣染出來的,拿回家後媽媽便用來裝東西,很漂亮和實用!」

童心飯堂的小朋友收到禮物後表示非常實用,亦了解到原來廚餘亦可以有第二生命。
怡和集團可持續發展主任陳君樂(Gordon)希望童心飯堂的小朋友喜歡這份升級再造的禮物,同時亦對環保更有認識。
親力親為參與更貼地

「綠行俠」業務發展總監譚沛楹(Peann)表示「這次美心邀請我們舉辦咖啡渣紮染工作坊,不但從旗下星巴克收集咖啡渣作教材之用,同時亦令更多商業夥伴和員工,對如何將環保融入生活,有著更貼地的體驗。」

她指在咖啡渣循環再造的過程中,不再局限變成種植肥料回饋大自然,它更可成為染料,製作布藝品。相信沒有任何事情,比起用自己一雙手,將別人眼中的「垃圾」轉化成日常用品來得更滿足。

綜觀行動雖微小,但透過親身體驗及製作,卻能引發出大家對減廢及環境保育的意識,並將循環經濟之理念推廣至下一代。

互動工作坊,令參加者可以在過程中發揮無限創意,創作出與別不同的作品。


我很開心可以與女兒一起參加今次的義工活動,希望她從小就明白義工活動的意義,也同時感受到社區關懷。

美心集團在上年 12 月一連兩個月推出「關愛大使月」,於寒冬中關懷社區,為有需要人士送上溫暖。

短短兩個月便辦了 16 場義工活動,招募了逾 390 名義工,累積超過1,000 小時之義工時數,逾5200位受惠人士,實在感謝一眾企業夥伴及非牟利機構的支持。從城市社區走到郊野山林,活動特意增添不少「綠色元素」,以行動實踐環境保護。

從生活推動減廢

在一系列「關愛大使月」義工活動中,今年與「綠惜地球」合作新推出「惜山競走 淨山活動」,結集關愛大使的力量,共行走達16.5公里的山徑,並沿途清理垃圾,讓義工們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,學懂愛護及宣揚「無痕山林」的訊息。除此之外,美心集團亦邀請了童心飯堂的受惠兒童跟家人一起參與淨山,共度富意義又愉快的戶外時光。

另一邊廂,集團與香港青年協會合辦「月餅盒升級再造工作坊」,將月餅盒升級再造,化成 100 個滿載賀年食品與祝福的新年全盒,並於農曆新年前夕,透過「尊賢會」贈送予千歲廚房一眾長者,減廢同時,發放更多溫暖。

集合不同伙伴 將力量化成4,000 惜食禮包予基層家庭

適逢聖誕及新春佳節,集團繼續以「惜食助人」為本,捐贈了曲奇及臘腸予樂餉社、膳心連和食德好,並召集關愛大使一同包裝 4,000 個惜食禮包,給予基層家庭及弱勢社群。美心關愛大使 Fanny (洪小姐)便表示,很開心可以與女兒一起參加今次的義工活動,希望她從小就明白義工活動的意義,也同時感受到社區關懷。同場另一位美心關愛大使 Irene(廖小姐)則認為,希望藉著這一點心意幫助到相關弱勢社群:「特別是今天天氣非常寒冷,希望小朋友、老人家及有需要人士收到捐贈食物時,會感到快樂,亦祝願大家都身體健康。」

愛包行動 薪火相傳逾十載

同時亦舉辦大型「愛包行動」及「公益金百萬行」,前者成功召募集團義工與各大企業夥伴一同參與,當中包括金門建築有限公司、置地公司、怡和洋行、怡中航空服務、怡和機器有限公司、怡和迅達集團、文華東方酒店集團和仁孚行有限公司,讓一個逾十年的計劃能夠得以傳承,繼續加入新血。兩次「愛包日」共收集了近 1,200 個麵包,惠及了新家園協會、民社服務中心和不同食物銀行,減少剩食,與有需要人士共享滋味。

而後者之慈善盛事,則從香港大球場出發,步行十公里至香港仔郊野公園,關愛大使身體力行地支持慈善活動及推廣。美心集團更作出捐贈,以支持公益金發展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,繼續發揮「惜食助人」的精神,透過生活一點一滴,將關愛持續發展開去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