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提供 : Breadline創辦人暨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譚迪詩博士

根據扶貧委員會於2021年年底所公佈的數字,香港的貧窮人口超過160萬,而當中身處貧窮線下的單身人士月入只有約$4,400元,其日均飲食開支估算為僅$34元。與此同時,作為全球十大最高收入城市之一的香港,每天卻有超過3,250公噸的廚餘被棄置至堆填區。多年來,糧食資源分配不均問題令人關注,近年亦有不少企業紛紛推行「#剩食捐贈」活動,但隨著問題於疫情下更趨嚴峻,到底有何方法可更有效地將剩餘食物分配到有需要的人士手上?

救食行動  為環保出一分力

創立於2019年的 Breadline是香港首個救食公共數碼平台,一直致力連繫社區中的義工與麵包店,如美心西餅及東海堂,而於短短兩年間便一共集合超過1,300名義工的力量,透過2,500次救食行動「拯救」多達逾十萬個麵包,相等於逾五萬個早餐的份量,間接有助減少多達近90公噸的碳排放及53萬加侖用水。

將救食行動「去中心化」

在「#救食」的過程中,團隊所面對的挑戰便是如何在適當的時間出現在適當的地方。當分店的產品售罄,Breadline會將實時資訊更新至平台,讓義工知道可到哪裡收集剩食。平台有效提升義工工作的效率達109.2%。

與此同時,不少餐飲集團如美心集團亦一直與不同地區社福機構合作,透過機構網絡將剩餘麵包收集並分發予當區的居民,但難免令一些位於市區的分店未能參與而受「冷落」。而 Breadline「#去中心化」的營運模式不單可善用在市區上班的義工們的「流動性」,於往返辦公室途中收集麵包,再轉送到有需要的人士手上。

科技有助改善人類的生活。簡單易用的科技,不單可連繫社區,更可鼓勵協作,帶來更大的社會價值。Breadline藉著建立食物資訊網絡,希望可凝聚各界之力,令更多人可投入救食行動,一方面令食物資源得以更妥善地分配,同時亦為環保出一分力,長遠有助提升社區整體的抗逆力。

(暫只提供英文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