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一口愛爾淡啤酒,得到「升級」的,不只是剩餘麵包,還有善用科技,減少浪費食物的視野決心。

BOB 集合了可持續性、剩食回收,以及年青初創三大元素。
惜食減廢 升級循環再造

Breer 聯合創辦人 Anushka Purohit童年時目睹仍可食用的麵包遭棄掉,不禁思考:「究竟我們每天浪費了多少食物呢 ?」這顆埋藏於心裡多年的「減廢種子」,終於在 Anushka 就讀科大工程系二年級時得以發芽。她聯同三位志同道合的同學,成立名為 Breer 的手工啤酒初創團隊,把剩餘麵包升級再造。

另一聯合創辦人 Deevansh  Gupta 分享,啤酒和麵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,卻有共通之處:「兩者的成份均含有大麥麥芽、啤酒花和酵母,而啤酒的大麥含量一般為 78%,這可用回收來的麵包部分取代,大幅省掉原材料數量及生產成本。」

「將麵包切成小塊,放入熱水提取大麥,然後與啤酒花混合發酵,就能製成美味可口的啤酒。」解決了技術問題,接著就是如何找到麵包供應。發展開初,團隊只能四出聯絡各區小店,請求他們捐出賣剩麵包。雖然不如想像般順利,但在說服人們的過程中,卻令 Breer 對自己的理念起著更大信心。然而這「打游擊」的方法,始終未能確保剩餘麵包供應持續穩定。

顧客現於美心集團旗下中、西、日菜均可品嚐到 BOB升級再造手工啤。
支持本地初創 品牌發展營銷兼備

2021 年初,一篇關於 Breer 的新聞報導,引起了美心集團的關注。「我們一直在進行著不同範疇的減廢項目,Breer 的升級再造理念,實在與集團的惜食精神非常吻合,便衍生出 Bottle of Bread(BOB)啤酒系列。」美心集團食品採購及供應鏈高級經理 Michael表示,BOB 集合了可持續性、剩食回收,以及年青初創三大元素,這合作亦可展示到,如何將創新產品規摸化,給更多市民認識和享用。

BOB 是一種 5% 酒精濃度的愛爾淡啤酒,而每一瓶啤酒,便含有二十五克由美心集團所供應的無牛奶麵包。Breer 認為,得到美心集團的支援,無疑是一場屬於升級再造的勝利。「兩年來,估計我們已『拯救』 了逾 8,000 公斤剩餘麵包。 」而 Anushka 更因此於 2021 年獲香港美國商會選為「年度傑出青年」。

2021年12月,美心集團每售出一支BOB,就捐出$10予愛心聖誕大行動支持本地年青創業家元項目 (原圖 :2021 Operation Santa Claus )。
善用剩餘再植樹

Michael 最後強調,他們一直秉持著三大理念:首先是惜食減廢;第二是希望透過一些創新項目,改變大眾對剩餘食材再生升級的看法;第三是融入Cheers for a good cause 的理念。2021年12月,美心集團每售出一支BOB,就捐出$10予愛心聖誕大行動;今年8月份起,每售出 6 枝BOB,美心集團會種一棵樹以促進碳截存。

喝一口手工啤酒,得到「升級」的,不只是剩餘麵包,還有善用科技,減少浪費食物的視野決心,以及如何在健康地營運一盤生意同時,能夠多方攜手,履行更多社會責任。



美心集團及太古地產已連續14年合辦「環保中秋顯愛心」活動,單是2022年便回收了逾3,800個月餅盒。源頭減廢其實早已見於美心產品的研發階段。

美心月餅於2014年已率先使用蔗渣物料製作環保月餅禮盒,2022年則推出選用獲FSC認證之紙張製作而成的月餅盒。
可持續月餅包裝 心思見於細節

減廢的策略第一步應該從生產著手,設計時盡量減廢,生動地解說就像畫個三角形,最闊的三角形底部就是從設計和生產時源頭減廢,至關重要。

美心產品開發團隊把包裝簡化,但保留時尚的感覺,使美心月餅繼續成為華麗的節日送禮佳品。

早於2014年美心月餅已率先使用蔗渣物料製作環保月餅禮盒,盒身的尺寸剛好放滿四個月餅,盒內僅由一個十字型分隔器保護月餅,避免過多包裝。

2022年美心推出特別版「翠林明月」,包裝盒選用獲FSC認證之紙張製作而成,同時採用大豆油墨印刷,使整個包裝盒貫徹綠色元素。

回收到的月餅盒經分類及去除不能回收的包裝後,會由回收商製成原材料。
月餅盒收集點增加至290個

美心集團對回收月餅盒可說不遺餘力,連續14年和太古地產合辦「環保中秋顯愛心」活動,在中秋期間回收月餅盒,今年新增香港青年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兩個合作夥伴,成功回收3,800個月餅盒。

回收得來的月餅盒會轉交夥伴綠領行動,將其通通變成原材料,開展它們的第二生命。綠領行動項目經理葉翠雯Man表示:「今年美心牽頭,邀請其他機構一同參與,收集點足足有290個之多。以往收集點主要集中在合作的公司及機構,規範較細。」

回收到的月餅盒經初步分類及去除不能回收的包裝後,紙盒會交予紙類回收商,製成紙漿,分發給不同本地企業,製成其他商品;金屬盒則要先壓碎,再處理成原材料。

美心集團連續14年和太古地產合辦「環保中秋顯愛心」月餅盒回收活動,成功回收3,800個月餅盒。
積極減廢不限月餅 2008年已開始「少飯平一蚊」

綠領行動認為美心在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上,極具前瞻性,減廢的意識並不限於零售產品的包裝。綠領行動和美心早於2008年已開始合作,當年他們發信邀請餐飲集團支持『少飯平一蚊』的減少廚餘活動,「美心很快便答允參與,又同我們開會商討宣傳品方向及教育前線的做法,是最早且積極推動減廢的公司。」

由美心帶頭推出的剩餘麵包捐贈計劃,數年間分享了12,000個麵包到受惠者手上。「美心早着先機,一早邀請綠領行動為其部份餐廳進行廚餘審查,研究如何改善營運流程,以減少產生廚餘,再做合適回收。」



美心集團的「剩餘麵包捐贈計劃」,十多年來已拯救及捐贈逾 580 萬個剩餘麵包。

膳心連營運總監翁懿華。
一個麵包的意義

膳心連是美心集團「剩餘麵包捐贈計劃」的創辦夥伴之一。2009年,當時香港捐贈剩食還在起步階段,美心率先與膳心連等食物銀行開展剩餘麵包捐贈。起步殊不容易,由品質監控團隊挑選適合捐贈的麵包產品,到對食物銀行的貯存地方進行評估,以至如何招募義工到西餅店收集剩餘麵包等,幸得夥伴的鼎力協助,用了9個多月一一解決。現時,每天均有義工到美心超過250間西餅店收取剩餘麵包,再轉贈有需要人士,盡量達到零浪費。

就在某次探訪老人活動中,膳心連營運總監翁懿華 Aurea 看到婆婆在拿到麵包後,顯得非常雀躍。「細問下,才知道婆婆獲派贈了一個紫薯麵包,原來她在經過麵包店時已很想嘗試了,只是買不起。」原來一個小小的麵包,也能夠起著這麼大的影響力。「而另一個令人起著深刻感受的,就是某年七月大熱天, 我看到一個媽媽牽着小朋友來到中心領取麵包,二人汗流滿面,樣子非常辛苦。原來她為了省錢,不惜冒著三十五度高溫步行二十分鐘。」

除此之外,有很多少數族裔學生連「早餐錢」也沒有,更試過有同學連晚飯也沒得吃,於第二天上學時暈倒。「現在小朋友的生活資源可能比較豐富,他們可能會說這個麵包不及那一個好吃,但透過以上三個小故事,便可令大家清楚看到,社會上仍然有人連一個麵包也買不起。這也是一個教育小朋友惜食概念的大好機會。」

樂餉社項目總監梁建輝。
拯救剩食的使命

「有一個晚上,我們親眼看到一間街坊西餅店將一盤完全可食用的麵包,差點就直接扔進廢物箱。那刻我們決定立即進行『拯救行動』,將麵包捐贈給一所庇護中心。而這場經歷更進一步引起我們好奇,究竟完好的剩食該如何處理呢?」樂餉社的惜食故事,就是在這一晚突如其來的經歷中展開。樂餉社項目總監梁建輝Edmond跟我們分享,一開始與美心研究如何拯救剩餘麵包,尤其著重食物安全,例如避免有肉餡或沙律醬的麵包,而方包、雞尾包,以及獨立包裝的蛋糕,就是收集過程中的主要目標。

Edmond 強調,幸運地,願意肩負起社會負責任的企業愈來愈多,否則他們根本找不到食物捐贈來源。「十年過去,『美心集團剩餘麵包捐贈計劃』仍然非常受歡迎,特別是很多家長會鼓勵家中小朋友一起參與,令此逐漸演變成一個極具教育意義的義工活動。我們會一直繼續宣揚這個理念,令更加多人認識惜食慨念,並將之傳承下去。」

膳心連團隊在辦公室接待處牆上,掛滿一個又一個刻有合作伙伴名字的鐵罐,寓意食物與善心不斷連結傳遞開去。
惜食助人的傳承

膳心連營運總監翁懿華Aurea認為,除了收集剩食外,如何將之好好處理及分類,再按需要分配給有需要人士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否則只會造成「二次浪費」,而膳心連就像是這一道連接多方的橋樑。 

Aurea 坦言,在疫情影響下,很多夥伴也停止了日常供應,令食物捐贈數目下降了八成,但同時間因勞工市場嚴重受壓,失業率上升,求助個案卻有增無減。「我們要在很短時間內,想出克服困境的新模式。而其中一項則是提供凍餸包,把食物煮好後抽真空再放進雪櫃,服務使用者就可以一包一包拿回家翻熱。」

當日一個即將被遺棄的麵包,在這十年間竟可擴展出如此巨大的力量。透過「美心集團剩餘麵包捐贈計劃」,它亦大大超越了其本身價值 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