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心集團的「剩餘麵包捐贈計劃」,十多年來已拯救及捐贈逾 580 萬個剩餘麵包。

膳心連營運總監翁懿華。
一個麵包的意義

膳心連是美心集團「剩餘麵包捐贈計劃」的創辦夥伴之一。2009年,當時香港捐贈剩食還在起步階段,美心率先與膳心連等食物銀行開展剩餘麵包捐贈。起步殊不容易,由品質監控團隊挑選適合捐贈的麵包產品,到對食物銀行的貯存地方進行評估,以至如何招募義工到西餅店收集剩餘麵包等,幸得夥伴的鼎力協助,用了9個多月一一解決。現時,每天均有義工到美心超過250間西餅店收取剩餘麵包,再轉贈有需要人士,盡量達到零浪費。

就在某次探訪老人活動中,膳心連營運總監翁懿華 Aurea 看到婆婆在拿到麵包後,顯得非常雀躍。「細問下,才知道婆婆獲派贈了一個紫薯麵包,原來她在經過麵包店時已很想嘗試了,只是買不起。」原來一個小小的麵包,也能夠起著這麼大的影響力。「而另一個令人起著深刻感受的,就是某年七月大熱天, 我看到一個媽媽牽着小朋友來到中心領取麵包,二人汗流滿面,樣子非常辛苦。原來她為了省錢,不惜冒著三十五度高溫步行二十分鐘。」

除此之外,有很多少數族裔學生連「早餐錢」也沒有,更試過有同學連晚飯也沒得吃,於第二天上學時暈倒。「現在小朋友的生活資源可能比較豐富,他們可能會說這個麵包不及那一個好吃,但透過以上三個小故事,便可令大家清楚看到,社會上仍然有人連一個麵包也買不起。這也是一個教育小朋友惜食概念的大好機會。」

樂餉社項目總監梁建輝。
拯救剩食的使命

「有一個晚上,我們親眼看到一間街坊西餅店將一盤完全可食用的麵包,差點就直接扔進廢物箱。那刻我們決定立即進行『拯救行動』,將麵包捐贈給一所庇護中心。而這場經歷更進一步引起我們好奇,究竟完好的剩食該如何處理呢?」樂餉社的惜食故事,就是在這一晚突如其來的經歷中展開。樂餉社項目總監梁建輝Edmond跟我們分享,一開始與美心研究如何拯救剩餘麵包,尤其著重食物安全,例如避免有肉餡或沙律醬的麵包,而方包、雞尾包,以及獨立包裝的蛋糕,就是收集過程中的主要目標。

Edmond 強調,幸運地,願意肩負起社會負責任的企業愈來愈多,否則他們根本找不到食物捐贈來源。「十年過去,『美心集團剩餘麵包捐贈計劃』仍然非常受歡迎,特別是很多家長會鼓勵家中小朋友一起參與,令此逐漸演變成一個極具教育意義的義工活動。我們會一直繼續宣揚這個理念,令更加多人認識惜食慨念,並將之傳承下去。」

膳心連團隊在辦公室接待處牆上,掛滿一個又一個刻有合作伙伴名字的鐵罐,寓意食物與善心不斷連結傳遞開去。
惜食助人的傳承

膳心連營運總監翁懿華Aurea認為,除了收集剩食外,如何將之好好處理及分類,再按需要分配給有需要人士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否則只會造成「二次浪費」,而膳心連就像是這一道連接多方的橋樑。 

Aurea 坦言,在疫情影響下,很多夥伴也停止了日常供應,令食物捐贈數目下降了八成,但同時間因勞工市場嚴重受壓,失業率上升,求助個案卻有增無減。「我們要在很短時間內,想出克服困境的新模式。而其中一項則是提供凍餸包,把食物煮好後抽真空再放進雪櫃,服務使用者就可以一包一包拿回家翻熱。」

當日一個即將被遺棄的麵包,在這十年間竟可擴展出如此巨大的力量。透過「美心集團剩餘麵包捐贈計劃」,它亦大大超越了其本身價值 。



對廚師來說,每道菜背後執著的不止是味道,還有對地球的承諾,「惜食才算識食」,所以美心集團舉辦「你真惜食」活動,將「惜食」實踐於日常營運中

惜食入饌 創意升級再造

「你真惜食!」不只是口號,而是一場由心出發的行動。來自香港及內地的70多位廚師與研發同事,投入超過100小時的訓練與創作,為的就是將原本被忽略的食材,化為一道道驚喜之作。他們從處理食材或烹調過程中常見的頭尾料出發,發揮創意,設計出近50道升級再造食譜,涵蓋16類食材。這些作品不僅展現廚藝,更體現對環境的尊重。6月起,部份菜式將正式登場,讓顧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,也參與惜食行動,為地球出一分力。

剩材升級 美味不浪費

不少高質食材因外觀或擺盤需求被切除,這些「切割料」其實跟一般餐膳的食材並無分別,仍具食用價值。以下是幾個大廚研發、升級再造的好例子,不只節省成本,更是對食材的尊重與感恩:


  • 麵包皮添口感:烘烤後變得酥脆,加入辣椒醬後能添增香味及口感。
  • 慢煮牛舌頭尾:非主流部位經慢煮後口感軟腍,配以特製醬汁,適合作為丼飯配料。
  • 蛋卷與蛋糕皮變撻底:蛋卷碎與蛋糕皮含有麵粉、蛋與牛油,可製成香脆餅底,減少浪費。

切割料跟一般餐膳食材並無分別。

蛋卷碎與蛋糕皮可變成香脆餅底。

將烤香麵包皮加入辣椒油能增加口感。

牛舌頭尾可慢煮後變軟腍。

減廢有道

美心多年來極積透過不同方針,推動減廢不同減廢措施:

  • 源頭減廢:早於2008年已參與綠領行動舉辦的「少飯平一蚊」活動,鼓勵顧客按自己需要取食,減少廚餘。
  • 食物捐贈:「愛包行動」聯同多個慈善團體及食物銀行,至今已捐出逾680萬個麵包予有需要人士。(了解更多 — 關愛故事
  • 廚餘回收:美心大埔廠房將廚餘送往OPark2及參與環保署「廚餘、污泥共厭氧消化」試驗計劃,250間分店簽署成為「咪嘥嘢食店」,其中26間餐廳門市已成為最高級別「鑽石級」。
  • 循環創新:推出以剩餘麵包與咖啡渣釀製的本地手工啤酒BOB,升級再造逾3.9公噸麵包及700公斤咖啡渣;推行WeGen再生農業,將廚餘轉化為酵素,生產無農藥農作物;每年回收約30萬公升廢油製成生物柴油。(了解更多 — 循環經濟
跨界別合作 培育惜食一代

惜食文化的傳承,需要從教育開始。「你真惜食!」活動將於今年5至8月、聯同港燈合辦「你真惜食!」x 綠得開心計劃創意料理大賽,透過親子、中學、大專及公眾四個組別廣邀大眾參與,創作零廚餘料理。入圍者將同場競技,即席烹調創作菜式,贏取高達HK$5,000現金券。得獎的惜食食譜更有機會編入電子食譜,讓更多人感受到惜食的力量。這不僅是一場比賽,更是一個讓年輕人實踐環保理念的舞台。透過創意與實踐,讓惜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為未來的餐飲業與社區注入綠色動力。

詳情請參閱:https://www.allyoucancook.com.hk



美心中央產品部的銷售團隊制服是由100%再生纖維製成,
每件升級再造了16個膠樽,體現美心的專業形象及環保理念。

減膠同時減少使用新原料

2023年美心中央產品部在中國內地、香港、美加及東南亞等的月餅銷售團隊,換上醒目的棗紅色制服,超過 7,000 件制服全部百份百用上了一種名為 Repreve 的再生物料,等同升級再造了逾 11 萬個膠樽,希望為大家帶來一個綠色快樂中秋。

除了中央產品部,美心集團的不同部門都自 2021 年開始逐一加入可持續制服和用品的元素,減膠之餘也降低對新原始材料(Virgin Material)的需求,善用資源,推動循環經濟。

Repreve 是以回收塑膠製成的一種纖維,生產過程較低污染同時減碳排。由於商用製服和用品要經常洗滌以保持衛生,所以耐用度要求極高,質感要柔順舒適,適合多次穿著。而 Repreve 物料正符合這些要求。

為了令經銷商及同事更了解背後的用心,制服特別加了掛牌和衫腳標籤,說明是「用膠樽升級再造」。
將膠樽再生制服帶到世界各地

蘇鴻基先生(首席營運官-美心產品及快速消費品、西餅及烘焙部(中國內地))指開發可持續制服是全球趨勢,與美心價值觀一致;使用 Repreve 物料能將永續性和創新融為一體,做成的制服舒適又無須熨燙,令同事無論在室外還是室內工作,都可以更醒神,歸屬感也得以提高。

對蘇先生來說,可持續制服不僅只是服裝,而是幫到地球,還能讓企業形象更鮮明的可持續發展大方向。  

可持續制服作為美心對可持續發展承諾的示範,亦可影響經銷商和合作夥伴。

美心中央產品部團隊點睇?

好神奇!
不敢相信是用膠樽製造!
越南團隊同事和公司都支持綠色、減碳,
所以穿上身好自豪!
中國內地團隊

制服無須熨燙,
好方便又醒目。
美國團隊

穿上身與一般制服分別不大 ,
原來是環保物料。
香港團隊

美心集團其他採用了升級再造物料或 Repreve 物料的例子:
美心MX員工Tee。
東海堂員工圍裙。
歷山北京樓廚師褲。
COVA枱布。
日式連鎖餐飲的義工Tee。

其他相關文章